童畫童心 — 兒童畫筆下的家

童畫童心 — 兒童畫筆下的家

廠商
BOOKOOLA
定價
$140.00
售價
$140.00
單價
每 
內含稅金。

作者

李文清、陳國賁

出版社

八方文化創作室 & 新天出版 BOOKOOLA

ISBN

9789881556066

分類

流行讀物 > 勵志讀物

價格

HK$140.00

出版日期

201309

語言版本

中文()

頁數

270 

版次

初版


內容簡介:

家對每個中國人或華人來說,不僅是一個擋風遮雨的地方,更是一個靈魂棲息處。可是,隨著時間的流逝,社會的發展,親情慢慢被繁重的工作蓋過,父母下班回家後,寧願對著冰冷的電腦電視也不願與孩子聊聊天,親情慢慢被忽略過去。反觀,常被成人忽略或看輕的小孩,卻天真無邪地本著天性,透過圖畫及說話等媒介,表達出對親情的渴求。

圖像是一種視覺符號,也是一種心靈語言,甚至比說話更直接。人們常說繪畫是國際語言,因為它具有超越時空及年齡界限的溝通能力。這個國家的人如果不懂另一國的語文符號,他和另一個人之間的溝通將發生困難,可是,圖畫則沒有這方面的溝通障礙。對於語言表達能力有限的小孩,他們的畫更是其情感與認知的具體呈現,可說是一種外顯的心靈語言;因此孩子們的畫中有很多不同的語言、不同的色彩、不同的心情、不同的故事‥‥‥全都是他們心靈的結晶。所以,若能透過小孩所繪畫的家庭圖畫,再加上他們對圖畫的解讀,就能有效地獲取孩子對家的看法了,亦反映出藝術的魔力。

2006-2007年,我們與三十二位小孩進行了四十次家庭圖畫活動(如「我的家」、「理想的家」、「我的爸爸」等畫作)及訪談,收集了超過640幅孩子的畫作,以探視小孩心中的家、對家及家人的期望,從而瞭解小孩內心的感情世界、小孩的家庭生活、小孩的未來人生,亦從中以小孩對家的聲音,喚醒成人對家、對家人、對親情的重視。

我們把這些珍貴圖片及資料出版成書,定名為《童畫.童心.童家》,把小孩對家的心聲記載下來。

從孩子們一幅一幅的畫及他們在受訪時所說的一句又一句的話, 我們警覺到, 在香港每戶人家的四壁內每天重複又重複發生的一切一切,孩子們原來都看在眼裡, 聽在耳裡, 記在心裡, 點滴在心頭。孩子好像一部照相機,錄音機,拍下了, 也錄下了一幕又一幕觸目驚心的“家事”。大人們恐怕沒有勇氣去看, 去聽, 隻因家事的真相總是醜惡的。大人們自欺欺人,也不過是為了自保,自衛,自閉而已。

在我們這本書裡, 香港的孩子們究竟看到什麼, 聽到什麼,想到什麼?父母終日吵吵鬧鬧,先口角,後動武,在孩子們面前演全武行。 缺席失範的父親, 把孩子強送進”家舍”的母親, 做媽媽的也學著爸爸, 用粗言穢語,甚至暴力去宣洩因工作而積壓已久的憤怒. 孩子成為了受害者,旁觀者,無奈無助,無權無聲. 社會學家要當心的是: 今天受虐的孩子會否變成明天的虐妻,虐兒,虐老者?家庭暴力的隔代傳承究竟會何時終結,如何了結?

從孩子的畫及他們對自己畫作的解讀, 我們很快就意識到, 他們對爸爸媽媽的要求與期待卻來得那麼簡單直接.他們要求父母花多點時間呆在家裡, 陪伴他們, 或牽著他們的手到公園逛逛, 看看電影, 耍耍樂, 但偏偏在香港這個紙醉金迷十裡洋場的大染缸裡, 時間便是金錢. 除了用在睡覺和休息的六至八個小時,每天其餘的時間便全數一併交給了老闆們. 二十一世紀的香港勞動階層早已淪為資本主義的俘虜和奴隸,上中下階層的勞動者,已被一網打盡, 無一僥倖. 這一代的孩子早已成為拜金主義的犧牲品。

再坦白真率的孩子也不會和盤托出,一句不漏地細數爸爸媽媽的不是。中國人有句俗話:家醜不出外傳.孩子們對自家的批評及控訴還是有所保留的. 畢竟孩子攻擊自己的家, 就等於攻擊了自己。因而,孩子們的畫及他們的解讀難免是又愛又恨,半愛半恨,半真半假,模棱兩可,悲欣交集。孩子們對家, 對父母的愛不管怎樣總是來得那麼真誠, 如涓涓小河, 細水長流,這便是徹頭徹尾的童真, 也是所有為人父母者所能感受到的。

孩子們好像通過他們的筆和話語跟社會,政府, 大人們,社會學及社會家們對話。好像在告訴(甚至警告)他們,人生無情會是怎麼樣的人生(同樣的, 社會學無情會是什麼樣的社會學)? 於是,他們何止上百次,重複又重複說出以下的詞彙:希望,,很想,等待,期待,幻想,理想,奇想。

那麼什麼是孩子們期待的,理想的家?大人們如願意抽丁點的時間去聆聽,得到的答案將是令人震驚的。就如中國傳統文人山水畫一樣,在那一幅又一幅題為“理想的家”的圖畫中,我們看不到人, 看不到父母親大人, 看到的卻隻有不同種類的動物,植物。理想的家在小孩的心中不是靜止的 “不動產”,而是流動的汽車, , 飛機,處處充滿陽光, 希望, 愛與親切。孩子們希望擁有的, 和香港大人們夢寐以求,不惜犧牲家庭生活,用盡一切方法想要得到的“豪宅”相距何止千萬裏!

孩子們心中理想的家,渴望沒有大人,沒有父母,這種內心世界的展示對於大人們無疑是當頭棒喝。幅幅童畫,句句童言,顆顆童心,為香港社會敲響了警鐘!

作者簡介:

李文清,熱愛學習,熱愛社會,熱愛生命。

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學系,拿著社會學的知識跑到社會最前線當記者,實踐之餘再加以鍛鍊文筆,再帶著社會經驗回校唸碩士做研究,其後再重投社會從事立法會議員事務工作,曾擔任2008年立法會選選公民黨湯家驊團隊的選舉經理、2010年五區公投運動香港島總幹事及2012年立法會選舉公民黨陳家洛陳淑莊團隊總經理。

陳國賁,Chan Institute of Social Studies(CISS)創辦人及主席。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社會學系系主任、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學系系主任及首位社會學講座教授、林思齊東西學術交流硏究所所長及香港社會學學會會長。先後出版超過 40 本專著及200多篇中英文學術論文。出任香港社會學學會會長期間,他革新並主編了學會會刊《華人社會變遷》 (Social Transformations in Chinese Societies)。其專著 Stepping Out: The Making of Chinese Entrepreneurs 獲新加坡國家圖書發展局特別獎,該書中譯本《出路:新加坡華裔企業家的成長》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,其後由新加坡電視機構 (TCS) 改編成同名電視連續劇。現為澳門大學社會學系客座教授、中國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硏究中心客座教授、香港浸會大學當代中國研究所名譽硏究員。

目前專注硏究的領域包括移民、身份認同、種族歧視、混成性、跨國主義、靑年、家庭及族群關係。此外,也喜愛收藏古董和藝術品,熱衷於新詩創作,致力推廣社區藝術發展。